[ 小心拔牙診斷 ] 神經痛當蛀牙 婦人被連拔6顆
神經痛當蛀牙 婦人被連拔6顆
小心拔錯牙!台大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日前發現,一名婦人因右上顎區疼痛,以為是牙痛,陸續拔了六顆牙,痛感卻未消失。直到到台大就診,才發現是三叉神經痛,根本與牙痛無關。
李正喆說,口腔周圍疼痛,不一定是牙痛,不少患者只是牙齦疼痛,就被誤以為是牙痛,慘遭拔牙,這類案例在門診裡不時可見。美國牙醫界估計,每年有近萬顆牙齒因三叉神經痛,被無辜拔掉。
這名李姓婦人年約五十歲,覺得上顎後方第二臼齒區疼痛,牙醫師幫她抽神經(即根管治療),仍未緩解,於是拔除牙齒。不料一周後,原本疼痛部位的鄰近區再犯,牙醫師不敢再幫她拔牙,但因先前拔牙後,病人疼痛感一度消失,禁不住央求,醫師再幫她拔牙。
連拔兩顆牙,李姓婦人的疼痛感依舊,轉而求助另一家診所,前後拔掉六顆牙,右上排牙齒幾乎被拔光。不過,疼痛老毛病仍未解決,最後轉介到台大門診,才發現是三叉神經痛作怪,與牙痛無關。
三叉神經支配咀嚼肌肉活動,與臉部、口腔周圍的感覺,就連牙齒的神經,有部分也是三叉神經分支。李正喆說,一旦牙齒附近三叉神經痛,易誤認為牙齒發炎引起的神經痛。
不同的是,三叉神經痛往往像觸電般,出現陣發性劇痛,還會伴隨臉頰疼痛;牙痛痛感較持續,不會延伸到臉部肌肉。
李正喆表示,三叉神經痛原因仍不明,民眾應有基本認識,才不會誤以為是牙痛,病急亂投醫。而牙醫師也應該先確認牙痛的關聯性,才考慮拔牙,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2011/06/07 聯合報】
顏面疼痛,有患者以為是智齒惹禍,拔了牙齒,吃止痛藥皆未明顯緩解,進一步診斷才確定是三叉神經痛。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陳重嘉昨(17)日指出,三叉神經分佈範圍在上下嘴唇、齒槽、鼻子內側,很容易誤以為是智齒造成的疼痛,而針灸有助緩解,但不宜直接在痛點上施針,以免刺激過度。
陳重嘉指出,三叉神經痛經常反復發作,屬陣發性的劇痛,疼痛發作時,病人難於忍受。絕大多數只痛一邊,半數以上有明顯的觸發點,有患者當飲食、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時,出現嚴重而突然的陣痛,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
如果有類似上述症狀,且被要求拔智齒或其他牙齒時,最好尋求第二、第三的醫療專業意見,以確認病因。
除以翳風、風池,上關,下關等為針灸主穴外,如果是三叉神經第一分支部位出現疼痛,可加入陽白、攢竹、太陽等穴針灸;第二分支部位疼痛為主時,則取迎香、地倉,承泣等穴;第三分支為主的疼痛可加夾車等穴;視病患實際狀況而定。
陳重嘉說,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所佔比例較多,但現代醫學對於機轉的解釋仍多為假說,繼發性則可能是腫瘤等實質器官、組織,神經的病變所造成,所佔比例較少。
有些民眾吹到風、受了風寒後才明顯出現三叉神經痛,診斷後也多找不出其他可能的繼發因素。中醫師陳重嘉表示,如果偏向中醫所說的風邪襲表,也就是風寒影響為主時,多以荊防敗毒散、桂枝湯等方,配合針灸來改善;伴隨氣虛表現時也需酌加補氣藥。
其他證型包含如瘀血阻絡也就是氣血不暢時,醫師表示,可以疏經活血湯為主方改善,夾雜氣虛時,需輔以補氣藥;作息不正常、過勞而致肝火上炎時則以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為主方加減。具體用藥仍須尋求中醫師診斷後決定。
鼻竇炎、顳顎關節疼痛也常與三叉神經痛混淆。醫師表示,鼻竇炎嚴重時可能出現發熱,眉毛內側附近常有壓痛,與三叉神經痛症狀不同。
陳重嘉醫師強調,使用中藥及針灸療法治療此病,臨床上可獲得一定療效。醫師提醒患者,平時飲食要規律,以清淡為佳,宜選擇質軟、易嚼食物。忌油炸、辛辣刺激性或是燥熱性食物。
醫師提醒,頭、面部保暖也相當重要,避免局部受凍、受潮。平時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不宜激動,保持充足睡眠,可使血脈暢通、肝氣紓暢條達,讓精神狀態平和,有利預防及康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