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疏失 ] 錯割乳房 長庚賠百萬


錯割乳房 長庚賠百萬


沒癌當有癌 婦罵醫「像切豬肉事不關己」

2011年 04月22日

【劉昌松、孫友廉╱台北報導】林姓婦人十年前產後發現左乳有硬塊,擔心是腫瘤,趕緊到林口長庚醫院求診,沒想到醫師葉俊男沒詳查就判定乳癌切除左乳,事後組織化驗才發現只是良性泌乳管腺瘤,林婦不僅在罹癌恐懼下白挨刀,還不幸失去左乳。高等法院昨判葉俊男和長庚醫院須賠償林女義乳重建費用等一百萬元。



記者昨走訪林宅,林家人低調拒訪。但林婦曾在一審時痛罵葉俊男沒醫德且態度惡劣,「好像割一塊豬肉般事不關己」,更嘲諷她藉機要錢,害她失去乳房暗夜哭泣。 


術前沒做病理切片


二審時林婦向法院表示,左乳無端遭切除後,不但日常生活不便,甚至影響夫妻生活,身心遭受極大痛苦。長庚醫院昨則回應表示:「尊重司法。」
判決指出,林婦十年前三十八歲剛生產完,就發現左側乳房有硬塊,趕緊在當年八月二十四日先到恩主公醫院檢查,醫師進行乳房細胞抽吸檢驗後,初步懷疑她罹患乳癌,但建議住院詳查,以免結果只是偽陽性,林女因放心不下,轉到林口長庚就診。
沒想到長庚醫師葉俊男只對林婦問診、觸診、超音波檢查,在沒有組織切片確認病情下,就綜合恩主公醫院的檢驗結果及林婦家族曾有乳癌病史,判定她得了乳癌,八月二十九日馬上手術切除左乳。但手術後組織送驗結果卻顯示,只是良性泌乳管腺瘤。 


忽略產後特殊體質


法官認為,現年四十三歲的葉俊男雖根據觸診、抽吸細胞病理檢驗報告、超音波等準確度幾乎百分之百的「三重檢驗法」,可合理懷疑林婦罹癌,但忽略她剛生產完體質較特殊,乳房容易出現硬塊,卻沒先做病理切片確認病情,直接動刀摘除乳房,因此判葉要和長庚連帶賠償林婦二十萬元義乳重建費用及八十萬元精神損失。刑事部分,葉去年已被判刑三個月得易科罰金定讞。 


發生糾紛先印病歷


醫改會公關呂佳育對此案表示遺憾,她建議:「民眾在手術前一定要多問醫生,是否有開刀的必要、開刀的風險等問題,除病患可多了解手術細節,醫生也可能藉此回想是否遺漏術前該注意的事項。若不幸術後發生糾紛,民眾要趕快複印病歷資料,向醫院或衛生局要求協調,協調不成再上法院提出訴訟。」 


開錯刀案例


◎2010 08/27:
立委爆料高雄陳姓男子2004年入伍開刀治疝氣,原要切右睪丸卻被軍醫誤割輸精管,應被拉下固定在陰囊的左睪丸,也被錯拉成腸子,致左睪丸萎縮被迫切除喪失生育能力。
◎2010 06/20:
新竹男子陳能通打籃球扭傷右腳踝到林口長庚手術,醫師張宗訓竟開錯腳在左腳踝動刀,發現後才趕緊補開右腳踝。
◎2008 06/10:
楊小姐將6個月大的公貓送至高雄弘苑獸醫院結紮,獸醫竟誤認母貓手術,兩小時後才通知楊小姐「找不到小貓的子宮及卵巢」,事後獸醫坦承疏失,賠錢和解。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切除器官 應尋求第2意見



2011年 04月22日



台灣乳房醫學會祕書長曾令民表示,切除器官不可回復,光靠影像評估容易出現盲點,有時會將良性病灶看成惡性,因此動刀前一定要作病理診斷才能避免誤判。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則表示,醫療處置應由醫病雙方共同決定,醫師術前應和患者充分討論,患者面臨切除器官等重大決定前,也可尋求醫界第二意見。


 


調解不成再提刑事


專家建議,當重病患者諮詢第二專家時,醫師應重新切片檢驗或就原報告重新判讀,並在手術前採集病變組織再做冷凍切片,只要幾十分鐘就能確認病變範圍和面積,做足這些事前工作,就能避免錯割器官的重大疏失。 
至於民眾遭錯割器官該如何救濟?律師黃清濱表示,病患可先和醫院進行調解,若調解不成立,再提刑事告訴及民事求償,但錯割器官通常涉犯業務過失重傷害罪,屬公訴罪,因此司法機關也會強行介入調查。 
記者郭芷余、許佳惠 



留言

  1. 葉醫師的事,我要幫他澄清一下。
    當初這林姓婦人來找他時,是帶了他院所做的抽吸細胞病理檢驗報告,
    抽吸細胞病理檢驗在乳癌的檢查,是高專一性,意思是偽陽性很少,(可參考這台灣的報告 http://alldissertations.com/full.php?id=124939)
    既然如此,

    回覆刪除
  2. spacing:normal;color:rgb(0, 0, 0);word-spacing:0px;">這報告是合格醫院的合格病理醫師檢驗的結果,那為何葉醫師要懷疑這報告,再去額外先做一次切片才決定手術呢?
    住院先檢查避免是偽陽性再開刀?!不要傻了,切片結果若是陰性,健保申報不給你加重刪減才怪。

    回覆刪除
  3. an >
    如果是原先的病理報告看錯,那責任是在哪一邊呢?
    當然,葉醫師是自己吞下去了,
    醫師是很少會去告另一個醫師,
    因為所有的醫療都是憑著邏輯與經驗去判斷時,犯錯是難免,而所有的檢驗也都會有錯。
    所以醫師都是秉持證據,儘可能為患者做最好打算的想法去做打算。
    如果法律不能承認人力的窮盡,再加上膚淺媒體的搧風點火與有心人士的操弄,
    無醫島是指日可待。

    回覆刪除
  4. 媒體真可怕!(¬_¬)還好有Dr.Fish的平衡報導,但知道事實真相的又能有多少人?

    整體社會的氛圍只會讓專業的診斷更趨於保守,防預性醫療行為更加嚴重!

    實非醫病之福!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